“按下启动按钮,音乐响起,幕布拉开,氛围灯闪烁,一杯精致饮品和盲盒惊喜转身出现。”近年来,随着盲盒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所谓“饮料盲盒”的饮品销售模式在社媒平台上呈现较高热度。
然而不少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3·15消费者之声”全媒体互动平台反映店铺未公示盲盒具体的抽取规则礼物很可能不是机器随机抽取而是人工操纵,质疑其玩法不透明,对此《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展开调查。
近年来,以盲盒为主题的咖啡品牌应运而生,有趣的体验刺激着消费者的分享欲,在社媒平台上呈现出较高热度。
郑州消费者李欢(化名)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盲盒咖啡很火,在逛街时发现有家HELLO盲盒咖啡,于是花29.88元买了一个“单身贵族”套餐,含一杯咖啡和两个惊喜,店员还送了一个惊喜,共到手三个礼物。
不过李欢表示,盲盒咖啡似乎只是打着盲盒的概念,实际上根本“不盲”,买家和卖家对此也心知肚明。
咖啡和礼物感觉都不错,但礼物并不是随机抽取,店员会事先询问买什么价位的套餐,然后把该套餐对应的礼物放进盲盒机,再由机器往外送出,抽中概率是100%。
李欢进一步分析说:“我认真观察了盲盒机上的托盘,是不能升降的,后侧的背景墙却可以打开,很明显是下单后店员从背景墙后手动放上去饮品和礼物,消费者按启动键后托盘再180度旋转,将饮品和咖啡给消费者。”
记者联系了李欢购买盲盒套餐的店铺,工作人员表示礼物是机器直接出的,消费者不能自己选择。
北京消费者王鑫(化名)是一名资深盲盒爱好者。近日,他向记者反映:“我在南锣鼓巷逛街时看到了网上很火的盲盒饮像厅,但了解后发现该店铺并没有将盲盒的产品种类和抽取规则对外公示,销售人员只表示购买价格贵的套餐抽到正版礼物的性价比高,且购买后不支持换货。”
10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锣鼓巷步行街中的这家盲盒饮像厅门口,映入眼帘的招牌名是“FUN BOX·盲盒饮像厅”,菜单广告栏中有两处标有“I'M FUN 盲盒饮像厅”,店里提供五款盲盒,分别对应饮品+礼物,价格从38.8元到128.8元不等。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盲盒包含玩偶、手办等正版的礼物,消费者不能自己选,套餐价位越贵礼物越好,她还说:“礼物是机器根据套餐的价位自动返上来的,饮品是人放上去的,可以选择3个系列,在系列里面随机出。”
据记者现场观察,销售人员每次主推价格较贵的三种套餐。当消费者购买后,托盘旋转,玩偶和饮品均整齐地摆放在托盘上。
王鑫表示,自己从隔壁的餐饮店看到“I'M FUN 盲盒饮像厅”的后台操作间堆放着很多玩偶。他质疑:如果价位越高则礼物的性价比越高,那么这种玩法是否存在店家暗箱操作的可能?
为进一步求证王鑫的质疑,10月16日,记者在网上进入了一个名为“I'M FUN 盲盒饮像厅盲盒咖啡官网”的网站。
记者以想开加盟店为由拨打了该网站的全国热线并咨询了相关问题,客服人员介绍道:“盲盒饮像厅盲盒机后面的里面有一个窗口,工作人员把礼物摆放好,再把窗口支上来,前面再打开。”
针对礼物是否是随机抽取问题?客服人员表示:点贵的套餐就给他一个好的礼物,点便宜的套餐给他一个相应价值的东西。记者追问:盲盒后面的礼物其实并不是随机抽取,而是由店员自己决定?客服人员对此表示肯定。那么礼物是正版的吗?客服人员回复从公司采购几个正版放在店里剩下的看店主自己的选择
在某外卖平台消费者对HELLO盲盒咖啡(郑州德化店)的商品评价褒贬不一。在某点评APP中有不少消费者对FUN BOX•盲盒饮像厅(北京南锣鼓巷店)存在质疑。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分享平台上消费者对盲盒咖啡类。商品的态度也毁誉参半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截至发稿时,涉及盲盒类的投诉超过四万条,其中不少是质疑盲盒玩法的相关投诉。
10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规定,盲盒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商品名称、抽取规则、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盲盒咖啡类经营者在购买前未公示相关商品信息,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朱巍分析认为,《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明确,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对于盲盒咖啡类销售模式,如果礼物是消费者下单后再摆上去的,涉嫌构成消费欺诈,经营者需承担退一赔三的赔偿责任。
针对盲盒饮料的营销模式,朱巍表示:“盲盒经济对餐饮行业是最不适合的,一方面经营者考虑成本问题,可能造成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盲盒对食品安全的隐患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建议食品领域使用盲盒。”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